来源:
时间:2024-08-02
浏览:973次
北京高德大厦的办公楼改造案例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,展示了如何在保持建筑原有特征的同时进行创新和现代化改造。
01项目背景与位置
位于北京海淀花园路十字街角的高德大厦建于上世纪90年代,是区域内为数不多的高层标志性建筑,布局呈L形。建筑分为两段式,首二层立面及柱廊为红棕色石材,三层及以上为米白色湿贴小方砖,由于年代久远,砖体已有脱落。
02改造挑战
由于高德大厦是正在使用的办公楼,众多租户仍在租期内,因此改造过程中必须考虑不影响租户的正常工作。
03改造策略
——双面表皮设计
在改造过程中,大楼采用“双层表皮”的设计思路,将外窗租户的建筑立面统一更新并增加保温隔热效果,原有立面作为一个低调且统一的内衬,在外部罩一层崭新的外衣。在减少拆除噪音的同时,确保建筑的更新效果。由于业主希望保留部分旧建筑记忆,首二层的石材立面与柱廊,及内庭的立面布局均被继承下来。这样,既是对旧建筑的致敬,亦节约下改造成本。
——立面改造
在新的表皮上使用竖向等距切分的手法,将原有的大体量划分为虚实交替的等宽竖向长条,让原本复杂的立面通过简单的秩序统一起来。由远望之,有隐有显,仿佛街角盛开的白色铃兰,带来些许清爽。立面构件的设计尽量将所有构造物包裹在造型中,力争内外的视觉效果都达到最佳状态。
4、主入口改造
旧建筑沿街原有的主入口空间被重新设计,以增加昭示性和改善办公流线。
主入口选择从高度和宽度上增大门头形象,门洞位置退让为通透的灰空间,采用无框电动推拉门,其余墙体以冲孔板做铺底,外衬玻璃幕墙。最后增设悬挑大雨棚,一个崭新的大堂入口被创造出来。
5、室内空间打造
办公标准层的室内空间将重点放在工作能量的集中与释放层面。将办公辅助房间(会议室、打印区、茶水间、休息区等)打散,压缩为最集约的面积,根据功能需要随机互相组合和交织,让这些 “非常规工作行为”之外的功能成为空间的中心,形成一个办公能量场。
6、细节处理
空间造型方面,大量使用圆弧倒角,看似简单的勾勒,呈现出微妙而持久的张力,既是建筑造型的延展,也能化解棱角过多所带来的空间不安感。自然绿植与局部的跳色设计,调剂空间的节奏。
改造后实景
此项目在城市更新中具有重要意义,不仅是对旧建筑的尊重和致敬,也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,为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现代感。